盆腔腫塊如何鑒別診斷
本文已為 位患者解決了婦科相關疾病的疑問 點擊免費咨詢醫生應與下面的癥狀相鑒別診斷:
1.盆腔墜痛 盆腔瘀血癥的臨床特點為“三痛兩多一少”。即盆腔墜痛、低位腰痛、性交痛、月經多、白帶多,婦科檢查陽性體征少。常需盆腔靜脈造影,腹腔鏡或手術證實有盆腔靜脈增粗、迂回、曲張成團,并除外生殖器官其他器質性病變。 本癥多見于早婚、早育、多產,子宮后位,習慣性便秘及長期從事站立工作的婦女,尤其是女性絕育術后的慢性腹痛患者,經腹腔鏡檢查,本征檢出率為29.76%,目前,本癥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。
2.盆腔內有較廣泛浸潤 直腸癌擴散出腸壁在盆腔內有較廣泛浸潤時(或手術后盆腔內復發時),可引起腰、骶部酸痛、脹墜感。
3.盆腔膿腫 盆腔膿腫多由急性盆腔結締組織炎未得到及時的治療,化膿形成盆腔膿腫,這種膿腫可局限于子宮的一側或雙側,膿液流入于盆腔深部。
盆腔腫塊應與以下疾病鑒別診斷:
1.子宮腺肌病 子宮內膜侵人子宮肌層為子宮腺肌病,多見于30-50歲經產婦。主要癥狀為經量增多和繼發痛經。檢查子宮多系均勻增大。一般不超過妊娠2個月大小,質硬有壓痛。劇烈痛經和子宮壓痛為此病與子宮肌瘤的主要鑒別點。
2.子宮肌瘤 多發生在30-40歲婦女,為女性最常見的腫瘤。其典型癥狀為月經量過多,但大多數患者無任何自覺不適,往往在盆腔檢查時偶然發現有盆腔包塊。其特點是子宮均勻增大或不規則增大,甚至子宮表面有多個球狀物突起。B超檢查多可確診。如患者有停經史,而子宮超過停經月份相應的妊娠子宮的大小,應考慮肌瘤合并妊娠的可能,血、尿HCG測定和B超檢查可協助診斷。
3.子宮內膜腺癌 多見于圍絕經期,特別是絕經后婦女。臨床表現為不規則子宮出血或絕經后子宮出血,子宮多為均勻增大,但最大不超過3個月妊娠大小。分段診斷性刮宮送病理檢查是確診本病的惟一方法。
4.子宮肉瘤 一般為平滑肌肉瘤,多發生在近絕經期婦女。子宮迅速增大,不規則子宮流血伴下腹疼痛為本病特征。原有子宮肌瘤在短期內迅速增長者,亦應考慮肌瘤繼發肉瘤變的可能。
5.子宮畸形 雙角子宮或雙子宮畸形一般無任何癥狀,當合并妊娠時,妊娠側子宮迅速增大,盆腔檢查時易將未孕側子宮角或子宮誤診為肌瘤或卵巢腫瘤。上述兩種畸形子宮患者往往有多次流產或早產史,雙子宮則多同時有雙宮頸、雙陰道,或合并有陰道縱隔,故不難確診。殘角子宮時其宮腔與正常宮腔多不相通,如殘角子宮的宮腔內膜有周期性變化時,少女初潮時即可出現經血儲留以致發生痛經,且在子宮旁奶及包塊,這種情況者,應考慮殘角子宮的可能。
6.子宮緘毛膜癌 子宮增大形成盆腔包塊,大多發生于葡萄胎清除6個月后,亦可在產后或流產后發生,臨床表現除陰道不規則流血和子宮增大外,肺部X線攝片和陰道壁往往見到絨毛膜癌轉移灶,血、尿HCG測定顯著增高,根據這些病史和檢查可以診斷子宮絨毛膜癌。
專家解釋說患者在發病后切忌貽誤治療時機,應前往正規專科醫院進行治療。有時癥狀就是相對可一段時間過后,癥狀明顯加重,經診斷后卻發現早已貽誤最佳治療時機,因此也增大了治療難度。
以上就是盆腔腫塊如何鑒別診斷的介紹,看完之后,大家一定對此清楚了吧。最后,專家希望所有的女性朋友都可發健健康康,遠離疾病的煩惱。